普陀山佛教协会甲辰年传授三皈五戒法会圆满
2024年11月10日(甲辰年十月初十),慈云常拥护,法雨润道心,究竟皈依处,三宝最吉祥。普陀山佛教协会甲辰年传授三皈五戒法会圆满。法会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院长、观音法界管理中心主任、普济禅寺方丈上道下慈大和尚担任三皈五戒本师,普陀山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净妙长老担任五戒羯磨阿阇黎,普陀山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弘法办副主任、白华禅院监院宏海法师担任五戒教授阿阇黎。来自全国各地近五百位善信檀越在会长道慈大和尚的引导下,至心皈依三宝,发愿受持五戒,正式成为三宝弟子,法会现场清净庄严。
身为佛子,当矢志践行佛道之真谛。受皈依,是善信学佛的新开端,大家誓将广结善因,累积福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弘扬菩萨慈悲精神,自利利他,服务社会。
皈是皈投、皈向,或回转义。依是依托、依止、或信赖义。皈投三宝,以三宝为依托。凡回转依赖行为,都称皈依,非但佛教之专用。
皈依即救护义。如《大毗婆沙论》三十回说:“救护义是皈依义……诸有皈依佛法僧宝,不破学处,不犯律仪,不违法制,便能救护。彼破学处,毁犯律仪,违越法制、虽皈依三宝而不为救护。”
学佛者,为解脱三途及流转生死痛苦,皈依三宝,仰求救护,就必须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尊佛、奉法、近僧就能得到救护。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戒是防止义,能防非止恶。戒与律常合称,戒是有所不为,律是有所当为;戒是不能如此,律是应当如此;戒是各人持守,律是团体活动。
《优婆塞五戒相经》说:“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缘当成佛道。”在梵文中,戒叫尸罗,律叫毗奈耶。五戒,为得人天善趣异熟报身的根本,亦为修行圣道与成无上菩提的基础,进入佛门之后的在家弟子,便应受持,通常称之为在家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