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立足普陀山观音道场的爱国佛教团体——普陀山佛教协会正式恢复。四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普陀山佛教协会始终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山僧众与信教群众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普陀山佛教事业健康发展,普陀山佛教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值此普陀山佛教协会第七次代表会议之际,我们整理普陀山佛教协会恢复四十年来的历史资料,重新排版,供养海内外檀越大德和各界贤达,让海天佛国的时代光影在我们心中留下最美好的印象。
1962年普陀山佛教协会成立
普陀山佛教协会成立于1962年,后因历史原因被迫中断。1979年4月国务院宗教局恢复。1979年9月党中央提出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79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政策,至此佛教和中国其他宗教一起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1979年4月国务院宗教局恢复
1979年10月提出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979年,由妙善老和尚、悟道法师、正慧法师、道生法师、清了法师等数十位法师发起,并广泛联合全山僧众,倡议恢复普陀山佛教协会。这一倡议立即得到了他们的热烈响应,也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
妙善老和尚在法雨禅寺接待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
1980年3月,普陀山佛教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普陀山普济禅寺召开,会议宣布普陀山佛教协会正式恢复,并选举了由当时全山德高望重的法师们组成普陀山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妙善老和尚当选为会长。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受到了舟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亲切接见。
全山寺院修复10周年暨妙善老和尚升座法会
海内外诸山长老祝贺妙善老和尚荣膺全山方丈
妙善老和尚在办公
妙善老和尚与大家一起看图纸
正如妙善老和尚在我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海天佛国’,普陀山的佛教事业有今天,是党的宗教政策的英明,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此次普陀山佛教协会的恢复,结束了全山佛教界长期以来管理松散的局面,实现了全山佛教徒的大联合、大团结,全山佛教面貌焕然一新。
普陀山佛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文件资料
普陀山佛教协会恢复四十年来,在引导全山佛教徒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全山佛教界合法权益,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服务社会,培养佛教人才,弘扬佛教文化,以及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普陀山佛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文件资料
我会成立后,积极引导和教育全山佛教徒爱国守法,划清与邪教组织以及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的界限,推动全山各寺院逐步建立起民主管理小组,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1994年,我会召开了普陀山佛教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总结了普陀山佛教协会恢复14年取得的成就,并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出展望。
我会历届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僧众的政治学习,每当党和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时,总是不失时机地号召全山各寺院(单位)组织僧众认真学习和领会精神,提高贯彻和执行的自觉性。每逢上级领导部门有重要会议精神下达时,我会都会通过本会会刊《普陀山佛教》、官网“普陀山佛教网”、官方微信平台“南海普陀山佛教”等平台及时地转载文章、发表评论,对全山各寺院(单位)组织僧众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会年初就把庆祝建党100周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把“党史”教育作为今年政治学习的重点,现任会长道慈大和尚亲自制定了相应的学习教育计划。4月13日,邀请相关专家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道路和初心使命》专题讲座,副会长智宗法师解读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启动“庆祝建党100周年·普陀山佛教摩崖石刻拓片暨僧众书画展”,同时指导全山各寺院开展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
普陀山佛教协会全山执事学习会 专题学习党史及《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普陀山佛教协会全山执事齐聚一堂 共同学习
我会举办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佛国翰墨颂盛世》普陀山摩崖石刻拓片暨僧众书画展
我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大力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反映佛教界的合理要求和意见,维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我会每年都派出调查组,调研各寺院(单位)落实政策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1979年前,全山寺院多数被封闭或被本山单位、居民占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会积极协助、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宗教政策,多年来全山被封闭或被占作他用的寺院陆续归还我会。截至2010年,30年间,在四届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共有41座寺院、庵堂归还我会。其中遭到破坏的寺院也在各级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得以重新修缮,佛教房产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全山佛教活动逐步恢复正常。
同时,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信众的支持下,完成宝陀讲寺、普门万佛宝塔的建设工作,正式落成开光,并对普济禅寺、法雨禅寺,以及慧济禅寺、大乘禅院和紫竹禅林等寺院,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使这些寺院的殿宇面貌一新,古建得以更好维护。
2010年我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一些落实政策情况比较复杂的寺院,也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与支持下,在现任会长道慈大和尚的极力要求与推动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相继归还了我会,如:白华庵、锡麟堂、息耒院、长生庵、羼提庵等共21座,占我会自恢复以来收回寺院总数的三分之一。
开展佛学研究是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我会恢复之初,就决定以开展佛学研究和培养佛教僧才为我会的中心任务。1988年,即创办了普陀山佛学院,并于1994年创办了本会会刊《普陀山佛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随着社会上对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我会的佛学研究活动更加活跃。1999年1月,我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做出了“进一步重视佛教文化的研究、发掘……把它当一件大事来抓”的决议。1994年至2013年,先后出版《普陀山佛教》近80期。2013年,《普陀山佛教》改版为双月刊。
四十年来,我会在开展佛学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重要成果如《普陀山佛学丛书》《普门讲堂文集》《实用净土宗辞典》《佛教居士修持手册》等,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1988年,我会成立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外佛教学者、法师的学术交流和合作。2011年开始,定期于宝陀讲寺普门讲堂举办讲经法会,并将所讲内容汇集成册,形成《普门讲堂文集》出版流通。
2013年,成立了普陀山佛教书画院,本着“文化兴教,书画弘法”的宗旨,进一步深化人们对普陀山观音文化的认知和感受。2015年,成立了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进一步丰富了普陀山观音文化内涵,推进普陀山佛教由香火兴寺向文化兴教转型。
第五届理事会以来,我会联合教界、学界的专家学者、知名法师,以传统藏经为底本,对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经典进行校补、标点,整理出版了《笺注》系列等《普陀山佛学丛书》十余套,在教界和学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我会还编纂出版了《普陀山佛学丛书—词典系列》《普陀山僧伽文选》《观音文化研究》等。
我会举办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佛教文化活动。2003年开始,我会与景区管委会一起连续举办了18届观音文化节、佛教用品博览会、普陀山之春旅游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并组织赴福建、港台等地举办“千人斋宴”,起到了凝聚人心、传承文化、展示形象的积极作用。我会还成功承办了“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研讨会”和“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开堂、陪堂研讨班”,受到与会领导和诸山大德称赞。
2013年,我会开始建设以弘扬观音文化为主题,集朝圣、体验、教化功能于一体,集观音信仰和观音文化之大成的宏伟工程——“观音法界”,并于2020年11月14日建成后正式开园。打造了形态上代表当代佛教界最高典范的“建筑地标”,功能上成就现代佛教理念的“文化地标”,是普陀山佛教事业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
我会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早在1988年,就创办了普陀山佛学院。2012年,又将佛学院升级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并正式揭牌办学。目前学院已开设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观音学等多个课程、专业,涵盖研究生、本科、预科等三个层次。近三十年来,通过现代教学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佛教人才,其中包括预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共计700余人,现在已成为全山各寺院(单位)的骨干力量,为普陀山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佛学院的教材编写、学位授予和教师职称评定等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学院制度的规范化不断加强。在全山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寺院负责人基础教育、省市佛教协会短期培训、佛教居士专业教育的佛教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山佛教界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2013年6月,我会第五届第二十九次会长会议专题研究了观音文化园观音法界策划的问题,并形成了《观音文化园观音法界创意策划初步方案》,由相关部门批准落地实施。根据这个《方案》的规划,我会长期不能解决的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男众部扩建和女众部新建问题,在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党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式立项、开工。 截至目前为止,正法讲寺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女众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男众部扩建工程也已提上日程。不久的将来,扩建的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男众部和新建的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女众部将在观音法界的东西两侧正式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我会的办学条件。
历年来,我会都把团结和引导佛教徒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作为我会的主要任务。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会就涌现出了不少先进生产单位和先进个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会及下属各寺院(单位)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努力弘扬佛教教义中与社会主义社会公共道德相贴近的内容,如热爱祖国、顺应自然、克己为人、淡泊名利、乐善好施等思想,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
与此同时,号召信教群众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做贡献。各寺院(单位)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进行正常的佛教活动之外,在维护寺院文物古迹和开展宗教文化事业方面,在植树造林、改善寺院周围生态环境方面,在赈灾济贫、行医施药方面,在支援地方办学、发展经济方面等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先后在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捐款共计800余万元,并及时组织祈福法会,以佛教特有的方式为救灾工作作出贡献。
自2010年开始,我会第五、六届理事会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现任会长道慈大和尚的带领下,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每年列支2500余万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赈灾救荒、帮困济贫、浚河筑堤、修路架桥和兴教助学等慈善公益事业,近十年用于公益慈善款项逾10亿元。
其中,2011年,我会在继续履行捐赠项目的同时,一次性向舟山市人民政府捐赠4.5亿元善款用于建造“观音大桥”,创下了迄今我国宗教界单笔捐款最高纪录,获得第三届“浙江慈善奖”机构奖。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活动中,我会率先垂范,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于2021年2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一国家级荣誉
2006年6月和2008年10月,我会先后两次组团到宝岛台湾参观弘法,促成了南海观音禅林与台湾南鲲鯓代天府青山寺结对交流,并在两地举行了签字仪式。2010年9月成功举行了“千人护千佛观音宝岛行”为主题的“南海观音慈航宝岛”活动,将1005尊南海观音分身宝像供奉在台湾各地寺院道场。2011年台湾南海观音文教基金会又迎请500尊南海观音分身宝像由台湾各地居士道场和檀越大德供奉。
我会一直把开展与港澳台地区佛教界交往、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第五届理事会以来,我会与港澳台地区佛教界交往日益频繁和广泛,每年都组织多个团组交流互访,并建立联谊机制,在文化研究、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举办佛教活动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2015年我会组团出席了由香港福建同乡会、普陀山-朱家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普陀山佛教协会共同举办的“2015福佑香江•普陀山南海观音庇护祈福千人斋宴”法会。此后,每年的“千人斋宴”法会,我会均会组团参加,并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大陆与台湾、内地与港澳地区佛教界传统联谊机制。
同时,我会还积极发展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四十年中,先后与五大洲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人士、佛教组织和佛教学者建立了友好联系。积极派团参加国际卫塞节世界佛教大会、世界佛教论坛、中日韩佛教友好交流、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等国际佛教会议,在对外交流、宗教对话、世界和平等问题上,发表我会佛教主张。
1981年,日本“中国观音灵场会”成立,此后几乎每年都会与我会互派参访团,交流参访。2006年,在其创立25周年之际,更是邀请我会组团赴日参加纪念法会。通过同各国佛教界的交流对话,我会倡导的“自然和谐、人类和平、宗教和睦”的主张得到了世界各大佛教组织的广泛认同,为构建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积极力量。
回顾四十年来的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不会有我们普陀山佛教的新生,也不会有普陀山佛教今天的团结进步。普陀山佛教的前途命运,是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普陀山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根据当前的形势和普陀山佛教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根据《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的目标要求,脚踏实地推进各项工作。一是按照中国化方向要求,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是按照法制化要求,提升佛协和寺院管理境界。三是按照规范化要求,提升普陀山佛教综合要素。四是按照精品化要求,做好普陀山全面提升工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普陀山佛教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