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起,江苏尼众佛学院通过持续举办“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深入研究南朝时期金陵佛教,总结佛教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更好地挖掘南京佛教文化,为加强新时代佛教思想建设提供历史支撑与经验借鉴,助力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局面。
宝灯塔影育青莲——江苏尼众佛学院举行二十周年校庆活动
第五届
鸡鸣启荜 硕果盈枝——第五届“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第五届
宗教类专业图书馆建设论坛在江苏尼众佛学院举办
第五届
佛教院校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江苏尼众佛学院举行
第五届
“南朝佛教学派与佛教中国化”主旨论坛在江苏尼众佛学院举行
第五届
杨曾文教授:南北朝佛学研究促进佛教义理的中国化演变
第五届
南朝烟雨 润泽有声——第五届"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在宁开幕
第五届
国内首场“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南朝佛教研讨会闭幕
第四届
这位和尚皇帝,1500年前就在推动佛教中国化了
第四届
杨曾文教授:南北朝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届
隆相法师:梁武帝为推进佛教中国化作了非常好的典范
第四届
黄心川教授:以南朝佛教为题材组织研讨活动很有意义
第三届
聚焦南朝建康佛教人物 共话金陵佛教特色
第三届
探讨“南朝佛教与金陵” 两岸学者齐聚南朝首刹鸡鸣寺
第三届
第二届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圆满举行
第二届
“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在鸡鸣寺圆满举行
第一届
主题演讲
赖永海
主题演讲
徐小跃
主题演讲
洪修平
刍议梁武帝的《涅槃经》经名、释义与分段之翻译问题
黄夏年
达摩与智顗离开金陵说明了什么?
陈坚
南朝佛教的福田思想分析
吴晓波
东晋时期建康佛寺略述
杨维中
梁武帝“四次舍身出家”对佛教发展的影响
理净法师
金陵佛教史上的一场重要论道——再读范缜的《神灭论》
韩传强
了解梁武帝佛教思想的捷径——梁武帝《会三教诗》浅析
韩焕忠
梁武帝《断酒肉文》与中国汉传佛教的“戒杀食素”精神
昌莲法师
南朝义学的最终发展型态—析论天台智者大师“圆教”教相判释之标准
赵东明
江淮——中国佛教的发祥地之一
净因法师
南朝建康佛教涅槃学派研究
董群
《楞伽经》与楞伽师
董群
支谦事迹考述
杨维中
梁陈之际真谛法师所译《金七十论》的理论特色及对佛教发展的意义
姚卫群
康僧会与建康佛教
王公伟
康僧会:度无极
陈坚
支谦与译业
昌莲法师
六朝佛经译传与经录
吴平
佛陀跋陀罗译经与晋宋佛教的转型
韩焕忠
佛驮跋陀罗所译《达摩多罗禅经》与早期禅关系研究
韩传强
试析佛驮跋陀罗集团被追放的根本原因
林敏
华严典籍的早期传译
王富宜
《佛国记》与法显在建康的译经
王玲影
梁武帝与《涅槃经》翻译的三个问题
黄夏年
建康译经与律学发展
温金玉
梁武帝与舍道归佛
黄心川
梁武帝的佛教观
杨曾文
主旨论坛
赖永海
重提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
洪修平
主旨论坛
孙亦平
梁武帝与不食肉
黄夏年
智者大师
董群
求那跋陀罗的佛典汉译活动
杨维中
论江南佛教的“官寺”传统与金陵毗卢寺
陈永革
太虚大师关于智者大师的思想研究
伍先林
支道林诗歌研究
韩焕忠
金陵时期的智顗与《法华三昧忏仪》
陈坚
畺良耶舍与净土经典翻译
王公伟
南朝建康梁武帝与菩提达摩论禅及其行迹考
黄连忠
萧衍是如何代齐建梁的
黄心川
梁武帝惟才是务的思想
黄夏年
南朝梁代的佛教史书编撰
杨曾文
南朝梁武帝与金陵佛教的发展
如强
日本佛教中的梁武帝
张文良
试论梁武帝萧衍的“三教”思想
黄崑威
从“三教同源”谈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
果也
梁武帝的“三教同源说”与佛教的中国化
迟帅
近百年来“佛教中国化”概念述论
常红星
梁武帝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及影响意义
昌莲法师
智藏与梁武帝
杨维中
菩提达摩见梁武帝传说源流考
姚彬彬
历史上的“诞法师”与中国佛教顿渐观念的嬗变
张文良
三教并立视域下的南朝佛教兴盛及其文化影响
孙亦平
菩提达摩选择了《楞伽经》的金陵译本
黄夏年
竺道生涅槃佛性思想的中国特色、历史贡献及其影响
洪修平
《南北朝三论学嬗变问题的提出与研究》
蔡晓菁
《<提谓波利经>与摄山三论——以嘉祥吉藏为例》
侯广信
《关于“三论师”的称呼——以三论宗与<大智度论>为中心》
存德
《论嘉祥吉藏“四句教”的逻辑性与辩证性》
高婷婷
《吉藏大师“假名思想”的渊源和旨趣——以<维摩诘经>注疏为主》
明航
《禅宗祖师对三论宗思想的运用》
证弘
《试论汤用彤先生的竺道生研究——兼议吕澂的有关批评》
姚彬彬
《南北朝顿渐之争再讨论》
夏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