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起,江苏尼众佛学院通过持续举办“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深入研究南朝时期金陵佛教,总结佛教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更好地挖掘南京佛教文化,为加强新时代佛教思想建设提供历史支撑与经验借鉴,助力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局面。

黄心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萧衍是如何代齐建梁的

杨曾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南朝梁代的佛教史书编撰

赖永海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江苏尼众佛学院名誉院长

主旨论坛

洪修平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重提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

孙亦平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旨论坛

黄夏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梁武帝惟才是务的思想

董群 东南大学教授

天台智顗大师与建康因缘

杨维中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智藏与梁武帝

陈永革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主旨论坛

韩焕忠 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

支道林诗歌研究

韩传强 滁州学院

大明法师生平事迹考释

黄连忠 台湾圆光佛学研究所教授

南朝建康梁武帝与菩提达摩论禅及其行迹考

慧正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陈朝慧思大师的“萨陀波伦”菩萨行

李玉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朝佛道关系探微

昌莲法师 南安报恩寺

略论齐梁僧佑大师的律学思想

侯冲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敦煌学研究所

梁武帝与《梁皇宝忏》

黄崑威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阚泽及康僧会关于三教关系的思想述评

谭洁 湖北工程学院政法学院

南朝梁皇萧衍“皇帝菩萨”名号及其文化意蕴

赵东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南朝义学的圆融思维型态

周天策 东南大学

竺道生与冈波巴

骆海飞 苏州大学

天台智顗的台净融合思想简论

习细平 南昌大学

真谛大师的摄论学与《大乘起信论》之关涉

杨永泉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

南朝佛教与北朝佛教特点之比较

张静 东南大学

求那跋陀罗的金陵法缘与人格精神

如强法师 寒山学院

南朝梁武帝与金陵佛教的发展

张文良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日本佛教中的梁武帝

果也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从“三教同源”谈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

迟帅 南开大学

梁武帝的“三教同源说”与佛教的中国化

常红星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近百年来“佛教中国化”概念述论

慧具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论《梁皇宝忏》的孝道思想

理梵法师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

浅析梁武帝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

张佳 东南大学

梁武帝:从皇帝菩萨到佛王

德安法师 戒幢佛学研究所

试论梁武帝推动佛教中国化的三个层次

王建光 南京农业大学

想做好皇帝,愿成真菩萨——梁武帝的理想主义政治观

慧照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梁武帝思想中“真神”佛性论之研究

普超法师 西藏民族大学

梁武帝推动佛教戒律中国化探究

妙德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梁武帝忏法中国化之贡献

常慧法师 浙江佛学院

论和尚皇帝与佛教中国化的贡献

昌孝法师 法门寺佛学院

菩萨皇帝的素食观

存德 杭州佛学院

白衣僧正:皇帝菩萨

法缘法师 闽南佛学院

论梁武帝对佛教义学的发展与传播

性朴法师 中国佛学院

略评梁武帝的短期出家和素食制定

印谦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梁武帝“功德”思想初探

行湛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梁武帝慈悲行之初探

徐波 复旦大学

素食与梁武帝:由生活方式到宗教道德标准的转化

宗祥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论梁武帝的佛法实践

通睿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梁武帝与“叩钟”之道

张凯 宁波大学

论梁武帝与般若学的重兴

姚彬彬 武汉大学

菩提达摩见梁武帝传说源流考

肖永明 金陵刻经处

梁武帝达磨公案别解

吴忠伟 苏州大学

从“上清冥想”到“天台止观”:修道技术与六朝后期文化整合形态的演化——兼论梁武帝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延晗法师 浙江佛学院

白欲晓 南京大学

支愍度与心无义新探

侯广信 南京行政学院

《提谓波利经》与南朝隐士

侯印国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佛教造像史上第一个中国化手印

阿旺但增然降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从“三教同源”看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文化立场

彭措兰嘉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员

略谈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功德追求

圣智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佛教素食与健康饮食

陈坚 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梁武帝:从儒家祭礼到佛教忏法 ——从苏东坡的《朱寿昌梁武忏赞偈》谈起

黄夏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菩提达摩选择了《楞伽经》的金陵译本

洪修平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竺道生涅槃佛性思想的中国特色、历史贡献及其影响

孙亦平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三教并立视域下的南朝佛教兴盛及其文化影响

张文良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

历史上的“诞法师”与中国佛教顿渐观念的嬗变

高婷婷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论嘉祥吉藏“四句教”的逻辑性与辩证性》

存德 杭州佛学院

《关于“三论师”的称呼——以三论宗与<大智度论>为中心》

证弘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本科生

《禅宗祖师对三论宗思想的运用》

明航法师 闽南佛学院博士研究生

《吉藏大师“假名思想”的渊源和旨趣——以<维摩诘经>注疏为主》

侯广信 南京市行政学院

《<提谓波利经>与摄山三论——以嘉祥吉藏为例》

蔡晓菁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北朝三论学嬗变问题的提出与研究》

杨维中 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朝高僧慧观行历及其贡献考述》

刘钦泉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南朝佛性说:道生、慧观立场主张与顿渐对立》

姚彬彬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试论汤用彤先生的竺道生研究——兼议吕澂的有关批评》

白玛江培 西藏类乌齐寺

《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

喻长海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谛与鸠摩罗什的实相思想》

夏德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南北朝顿渐之争再讨论》

王富宜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

《华严经论的早期翻译与流传》

合明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简述佛陀跋陀罗与<六十华严>的因缘》

演慧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研究生

《晋译<六十华严>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

常红星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谈支谦对人名的意译》

程恭让 上海大学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

《论支谦译<了本生死经>在中国佛教生死哲学建构中的意义》

韩焕忠 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

《<华严经>与佛教的中国化》

果真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本科生

《南朝经目学概述》

寂和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本科生

《刘宋家族的习佛传统》

圣智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

《<比丘尼传>中的养生智慧》

慧具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研究生

《慧观与刘宋时期的译经活动》

净智法师 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

《<成实论>中的十烦恼使》

道承法师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研究生

《南北朝时期的摄论学派研究》

韩传强 安徽省滁州学院

《佛教中国化经典维度之剪影——以求那跋陀罗所译四卷本<楞伽经>的传颂为主要考察中心》

华藏法师 常熟兴福寺

《六朝金陵梵呗探究——以梁<高僧传>为中心》

王建光 南京农业大学

《南林寺的僧人与戒坛考》

侯冲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南朝金陵的经师唱导——体系化的汉传佛教音声佛事》

陈永革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禅律相通”:梁武帝时期江南佛教的禅法弘传与僧律修学》

常慧法师 杭州佛学院

《竺道生的涅槃学思想探讨》

宗祥法师 江苏尼众佛学院研究生

《地理视域下萧梁时期的涅槃学派》

王公伟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竺道生与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

昌莲法师 南安报恩寺

《竺道生的涅槃佛性论》

张佳

《再论竺道生与佛教中国化》

道弘法师 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从唯识学视角看“我思故我在”——以<成唯识论>为中心》

演项法师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侯印国、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研究生

《佛教目录学视野下道场寺译经与南朝学派考论》

张凯 宁波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大乘起信论>诸注释书的比较研究——以第七识的考察为中心》

胡永辉 南京大学哲学系

《三教互动与魏晋南北朝孝道思想的扩展》

昌孝法师 法门寺佛学院

《舍宅为寺的建康城——建康佛教中国化历程探究》

黄伟龙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古典天台学中的“推检法”考述——从南朝傅大士到荆溪湛然》

吴忠伟 苏州大学哲学系

《六朝“二元”世界的调停与天台圆教的成立》

陈坚 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金陵僧”智越与早期天台宗》

延晗法师 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

《陈代诸帝与智者大师》

周鹏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宗”概念辨析——以三论、天台为例》

海印法师 中国佛学院本科生

《南朝建康地区涅槃学派发展略探》

普超法师 浙江佛学院

《龙树性空与道生空义思想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