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22时,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院长、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院长、苏州灵岩山寺方丈,一代高僧、净宗泰斗,明学长老于苏州灵岩山寺安详示寂。世寿94岁,僧腊69年,戒腊69夏。一代高僧,圆寂西归,一时噩耗传来,四众哀恸,海天同悲。老和尚一生荷担如来家业,勤勉精进,禅风凌厉毫不拖泥带水。

明学长老曾说,人生最痛苦的是争名夺利,一个人往往会因争名逐利而荒废道业,甚至走上邪路。长老曾教导年轻僧伽出家人只要真心修持,该有的自然会有。若福德因缘不具足,你想得到的东西,求也求不来。

身为名寺方丈的明学长老,虽然担任的职务甚多,但长老却把这些名誉、地位视之如“空中楼阁”,绝不萦怀。他在寺内或外出,常有人给他供养红包,若据为己有也无人过问,然而他却分文不动,全部上缴库房。

十年动荡,明学法师一直坚持佛教修持,离庙不离山,心系寺庙,是苏州市颇孚众望的法师之一,被苏州市政府请出住持灵岩山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苏州市政府将灵岩山寺等三所寺庙归还佛教,并于1980年元旦恢复开放,这在全国寺庙中落实政策是最早的。

明学长老生平:

  • 1923年出生于浙江湖州;
  • 1947年8月离开家乡到灵岩山寺修持念佛法门;
  • 1948年农历二月依普陀山三圣堂真达老和尚出家,同年在宝华山受比丘戒;
  • 1949年4月至11月福州舍利院拜慈舟法师学戒律;
  • 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就读,毕业后仍回灵岩山寺任监院。十年动荡,灵岩山寺遭破坏,佛像被毁,明学法师被下放到苏州天平果园劳动;
  • 1978年11月中国佛协赵朴初居士专程上灵岩山寺视察,提出要恢复灵岩山寺,不久苏州市政府将灵岩山寺归还佛教界管理;
  • 1979年底明学法师回到梦魂萦绕的灵岩山寺。主持灵岩山寺的维修建设和教务活动;
  • 1980年冬,明学法师升任灵岩山寺方丈,并于12月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为重振十方专修净土道场的雄风,明学法师继承了印光法师制订的寺规,并加以发展,并予1981年制订了《灵岩山寺共住规约》,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充分肯定。明学法师严格按《共住规约》要求僧众,他自己则恪守规矩,几十年如一日,将全寺僧众视作兄弟,不分亲疏,故大家对他非常恭敬。他在弘扬净土法门,发展中国悠久的佛教事业中作出了贡献;
  • 1983年明学法师当选为苏州市人大代表;
  • 1988年被推举为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 1994年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
  • 1998年被推举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同年当选为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 2003年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
  • 2015年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4月19日在北京开幕,明学长老当选中佛协新一届咨议委员会主席。

1980年3月18日赵朴初居士第二次上灵岩山寺视察。鉴于寺院受十年动荡,后继无人,明学法师发心创办僧伽教育,培养僧才,向朴老请示。朴老表示大力支持,并亲自拟定、题写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的校名。经过筹备,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于1980年12月10日正式开学。 明学法师作为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始终将培养僧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佛学院招生到学僧毕业,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他说:“一个出家人,若没有坚定的信仰,那么他学的知识越多,对于佛教越不利。”这句话是指一些人没有坚定信仰,上佛学院只偏重学习知识,不守戒律,或者借上佛学院读书作为跳板,学到知识,就离开寺院,到社会谋生去了。故 而,他特别强调:被录取的学僧,首要条件,即要有坚定的信仰,坚定的道心,严守戒律。在此基础上,经过佛学院的学习深造将来才可能成为宏扬佛法、续佛慧命的栋梁之才! 为此,明学法师将“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作为办学宗旨,坚持学宗天台,行归净土,并将《印光大师文钞》编为授课的教材之一。要求每个学僧解行并重,勤修三业,务必做到素食、僧装、独身。凡有犯者,一律劝退。学僧每天参加早晚课诵,早午二餐集体过堂用斋,周六下午参加公益劳动。学院每年秋季开学都比其他学院早20多天,以便让学僧收摄身心。腊月初一至廿一日,学僧还须参加廿一天的精进佛七。 佛学院开办至今已二十一年,培养出不少德才兼备的人才。共有360名毕业生分配到各地从事法务,利乐有情。他们之中有的担任中国佛协理事、常务理事,地方佛协的会长、秘书长,有的担任寺院的住持、监院或佛学院的院长,有的分别赴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弘法利生。

佛教界共同悼念明学长老:

  • 净土道场,依印光大师的祖训:“专一念佛。”

  • 佛法的弘扬还是要以宗派为依据,中国佛教的教育也要有所侧重和以宗派为依据。对当今出家人个人而言,要切记,钞票不可没有,但要适可而止。来自十方信众的供养,是用以安心、养道的。

  • 慈善是回报社会和利益大众的,行慈善并不是一定要看捐出多少,关键是开展慈善活动,并且也要量力而行。

  • 不管佛学院的建设也好,乃至寺院的建设也好,关键还是要看僧人有无道心、道场有无道风。

  • 尤其是出家众,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发道心、正道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才是当务之急。

  • 作为出家人——如来家业的荷担者,不管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经济,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发展经济是为弘扬佛法,而非弘扬佛法是为发展经济。

  • 灵岩山寺一切规制,至今悉以印公所定五条寺规为据。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推广寺庙 | 联系客服 | 新闻合作
菩萨在线-提供最新最快的佛教资讯 做中国最权威的佛教媒体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2]0021-005 沪ICP备11045921号
copyright [@] 2009-2016 www.pusa123.com,All Rights Reserved